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01 2016/3/5生態營 低海拔生物資源之探索 心得兼筆記



今天是由國家公園專業講師林玉琴老師所講解的「低海拔生態生物資源之探索」課程。
老師將低海拔的生物依生長環境分為「海濱(濱海)」、「平原」和「1500公尺以下之山區」等三大類。
※濱海
濱海地區因為終年強風侵襲、空氣中有鹽分、太陽直射的關係,所以我們可以觀察到許多植物會發展出特殊構造或和平常長在地上的同一品種的植物產生差異。如:榕樹在濱海會因為風大會產生風剪現象、因為濕度的關係而會有比都市、學校的榕樹的氣生根還要少、冬天時葉片會掉光、會在低處分岔;林投發展出不僅厚、布滿刺又是革質的葉片,還利用海飄的方式將堅硬的果實傳播到各地;原產澳洲的木麻黃將葉片退化,並用枝條進行光合作用;馬鞍藤將自己的根深入沙中,以達到固定的目的;。濱海地區也會有許多的候鳥,如:黑面琵鷺、八色鳥,也會有許多迷鳥,如:西伯利亞小白鶴。
濱海的沼澤地有許多紅樹林,裡面可能會有胎生植物─水筆仔。
平原(平地)
平地上有許多人工栽植的植物,如木棉、豔紫荊也有許多生長在水裡的植物,如:筊白筍、空心菜、荷花等植物。
平地上的生物有:以榕樹為食草的石牆蝶、葷食的水蠆(蜻蜓幼蟲)、吃魚的翠鳥、鄉下池塘裡的鱔魚等生物。
    ※低海拔山區
低海拔山區的山林可分為人工林和天然林兩種。人工林裡的樹種大多以經濟作物為主,如:可做成木炭的相思樹、種子可榨油的油桐等經濟作物。而天然林的樹種大多以樟樹、雀榕、蕨類為主,人為的開發也比較少。
先驅植物是只在森林的崩塌地、被大火焚毀的森林、自然災害造成的荒漠中,由地衣、苔蘚、禾科草本、灌木植物,先行侵入。常見的有江某、白匏子、芒草、山黃麻、構樹等植物。先驅植物雖然生長快速,但最多活不過一百歲。

各種植物都有自己適應環境的方法,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也應該想辦法適應它。謝謝這次辛苦教導我們的老師,希望如果有機會能夠再一次聆聽老師豐富的演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